7月,我国出口增速延续了小幅回升的良好态势。这一积极表现背后,是全球经济景气度韧性犹存、抢出口效应持续发酵以及转口贸易增速边际上行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球制造业PMI虽在7月有所回落,降至49.7%(前值50.4%),但整体仍展现出一定的韧性。

预计,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3.0%和3.1%,较今年4月的预测值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这一上调不仅体现了IMF对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也为我国出口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港口数据也印证了出口的活跃态势。7月份,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涨5.6%(前值3.1%),货物吞吐量同比上涨10.9%(前值0.72%)。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我国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正高效运转,为我国出口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我国港口数据也印证了出口的活跃态势。7月份,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涨5.6%(前值3.1%),货物吞吐量同比上涨10.9%(前值0.72%)。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我国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正高效运转,为我国出口提供了坚实的物流保障。

7月从中国发往美国集装箱船数量日均为67.4艘,而6月日均数量为66艘,环比继续小幅上行。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抢出口效应的持续发酵。企业通过提前安排生产和运输,确保产品能够在关税政策调整前顺利出口,从而降低了经营风险,保障了出口业务的稳定增长。

综上所述,7月我国出口增速的小幅回升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全球经济景气度韧性犹存、抢出口效应持续发酵以及转口贸易增速边际上行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际贸易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关税政策、地缘政治等因素仍可能对出口造成影响。因此,出口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风险管理,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各种挑战。

来源:人民网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授权